什么是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呼吸障碍(sleep respiratory disorders,SBD)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呼吸气流消失(即呼吸暂停)或呼吸气流下降(即低通气)的情况。SBD的多种临床表现归因于多个重叠的病理生理机制。中枢型事件,即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entralsleep apnea,CSA)主要是控制呼吸节律的脑桥延髓信号输出暂时性丧失而导致呼吸肌肉(包括膈肌、胸部及腹部的肌肉)功能丧失。而阻塞型事件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主要是由咽喉扩张肌肉松弛导致口咽向内塌陷,引起上气道狭窄而导致气流消失。值得注意的是中枢型和阻塞型呼吸事件都会导致夜间频繁觉醒及日间过度嗜睡的症状[1]。
图源:腾讯医典
使用多导睡眠图定义SBD事件的终点(即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entralsleep apnea,CSA)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在CSA中,口鼻气流和胸腹运动均不存在,也就是说,在气流暂停期间没有呼吸努力。在OSA中,口鼻气流消失期间仍然有持续增加的呼吸努力。相比而言,若不通过食管压监测来量化呼吸努力,很难区分SBD疾病谱中的呼吸事件(即“中枢型”和“阻塞型”低通气)。但由于食管压监测是轻微有创的且临床应用较少,所以通常通过呼吸感应体积描记术监测胸部和腹部运动以判断低通气期间的矛盾呼吸(与阻塞暂停一致)或同相呼吸(与降低的中枢驱动一致)。因此,中枢型低通气的特点为胸腹部运动比例同步减少,而阻塞型低通气的特点为肋骨矛盾性内缩运动或胸腹部运动非同步减少(图124.1)。鼻压力气流信号有时用于上气道狭窄的替代评估指标,因为扁平吸气波形已被证明与吸气气流受限相关。此外,阻塞型和中枢型呼吸暂停可能在同一事件中重叠:这种“混合型”呼吸暂停同时具有两者的特征,呼吸暂停开始时中枢驱动降低(“中枢型呼吸暂停),但随后呼吸努力逐渐增加以对抗阻塞的上气道(“阻塞型”呼吸暂停)。[1]。
展开剩余78%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
症状是什么?
主要表现为夜间睡眠过程中,患者的呼吸突然暂停,这种暂停可能持续数秒,随后又恢复正常呼吸。在有些情况下,暂停的呼吸不能正常恢复,患者会出现憋闷的感觉,直至憋醒,才恢复呼吸。
白天疲倦/嗜睡
患者常感觉白天很困,尤其是在开车、看电视和阅读时,有时甚至在做事情时睡着、出现突然跌倒等情况。
夜间醒来
患者常常在夜间由于呼吸暂停,大脑供氧不足,从而出现憋气、没有办法呼吸,甚至出现胸口有什么东西压着、胸闷等表现,促使患者醒来。
早晨头疼
是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常见症状之一。患者由于夜间呼吸出现暂停,血液中缺氧,大脑供氧不足,进而早晨会感觉到头痛,感到脑袋变得沉重、昏昏沉沉。
健忘
患者经常感觉到自己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刚想起的事情没过多久就忘了,刚发生的事情转过身就忘了。
焦虑抑郁
患者感觉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意思,经常突然感到烦躁,有时会感觉对生活失去希望,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哪些人群更易得病?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大约为 0.9%,并且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患病率较高(4.8%),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2]。
65 岁以上人群
由于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等基础疾病患病率较高,以及衰老过程本身的影响,本病的患病率高于较年轻人群[3]。
心力衰竭患者
该疾病存在心力衰竭的患者中较常见,在有房颤和日间低碳酸血症等疾病的患者中尤其常见[[3][4]。
脑卒中患者:本病在脑卒中发生后常见[2]。
其他疾病
比如肢端肥大症、肾衰竭、心房颤动、低位颈椎性四肢瘫痪、原发性线粒体疾病等患者,更容易发生本病[3]。
阿片类药物长期使用者
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美沙酮、芬太尼、哌替啶等,本病发生率较高[3]。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危害
如果不能及时地接受正规治疗,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慢性缺氧,机体存在持续的低氧状态,影响全身各个器官的功能。可能会出现肺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瘫痪等后遗症,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社交。患者甚至可能出现室颤、呼吸衰竭、脑出血等危急重症,可能迅速导致患者死亡。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症状可以得到缓解,避免并发症发生,不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一般不会直接影响患者寿命。
治疗手段
对于本病,大多数患者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和正压通气、处理心律失常等基础疾病、改变睡眠姿势等其他治疗可缓解。
气道正压通气:当患者存在睡眠期间血中氧气含量持续低下,则需要佩戴呼吸机进行气道正压通气。目的是及时供给患者氧气,提高睡眠期间体内氧含量,避免缺氧发生,纠正异常睡眠呼吸模式,改善睡眠质量[5]。
图源:腾讯医典
伟晴睡眠呼吸机
双水平全自动睡眠机NatrSleep25-Sauto,舒适度相比单水平更高,模拟人体的自然呼吸节奏,,在双水平S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上气道阻力,睡眠时相/体位的不同自动输出变化的压力。主要治疗阻塞型、中枢型、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合并轻度慢阻肺等等情况,带有智能备用频率,保障夜间通气需求。
温馨提示
请及时就医,谨遵医嘱,在医生的指导进行呼吸机的选购及使用,不要轻易听信“偏方”、“神药”,定期复查。
参考文献
[1]陆林(主译). (2025). 睡眠医学:理论与实践(第 7 版).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 Donovan LM, Kapur VK.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entral compared to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alyses from the sleep heart health study cohort. Sleep, 2016, 39(7): 1353.
[3] 李庆云, 王琼.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5, 38(9): 645-647.
[4]Shuhei Yamamoto, Takayoshi Yamaga, Kenichi Nishie, et a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central sleep apnoea associated with heart failur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9, 12(12): CD012803.
[5]Bordier P, Lataste A, Hofmann P, et al. Nocturnal oxyge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sleep apnea: a systematic review. Sleep Med, 2016, Jan(17): 149-57.
发布于:广东省嘉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